分不清因果关系的你
可能会在恋爱中被说“无理取闹”
不会推理论证的你
可能会在生活中被吐槽“智商捉急”
不懂归纳分析的你
特别容易被别人欺骗
这一切都归结为一个因素
——逻辑思维的欠缺
对于设计师来说
设计是门逻辑学,其次是美学
缜密的逻辑思维,能激发创作灵感
优秀的设计作品必然有思维与逻辑的支撑
而缺乏逻辑思维的设计师,犹如折翼是天使
可能深陷千篇一律的设计泥潭无法自拔
可见,逻辑思维对一名设计师的至关重要性
为了锻炼东象设计师们的逻辑思维
上周五,东象设计举办了一场
主题为“定义一款水下推进器”的头脑风暴大比拼
一场高效的头脑风暴
必然得有位能把持得住场面、斩得断耗时争论
调解得了紧张氛围、能多维度启发的人
这个善于背后指点江山的男人
就是东象的设计总监——漆雨
对,还得有诱人的奖励
“大吉大利,今晚吃鸡”
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
有趣的头脑万里挑一
一起来风暴下
展现你这无处安放的魅力吧~
头|脑|风|暴
Brain - storming
头脑风暴规则:
采取“三人一组,竞赛积分制”
风暴阶段:个人发言得一分,小组分享得三分
辩论阶段:指出其他小组错误观点,抢得对方三分(判定制)
评分阶段:最终答辩(3名裁判),一人投票10分
活动伊始先分组
阿峰 、星星组、少女组1组、少女2组
秉着“比赛第一,友情第二”的精神
向着今晚的大餐比拼前进
老规矩,先来尬脑尬聊下
请看下图
*假设你没听到我们头脑风暴的主题
请凭你的第一直觉和影响
大声说出它们是个什么产品?
图2像无人机、图1/6像是被禁锢的咸鱼、图4像假盆栽
反正对外行来说
看着更多的像是玩具
是一眼认不出它是水下推进器
*化身公正计分的漆雨老师
再来看下项目源头
是一家军用潜水器制造公司
有着精湛的专业技术
现想打造一款民用产品
技术难点:
受体积/重量/电池容量限制
如何均衡产品得体量切入现有市场。
速度:1.5m/s 三节 使用时长:30分钟
电池:10000mAh 深度:40米
*市面上现有的水下推进器
在抢答赛的过程中
拼的是反应,比的是手速
这一环节得分最多的是阿峰组了
用户:20—45岁(性别不限)
使用人群:沿海家庭、爱好运动者、旅游者、潜水运动教练、水下养殖者、爱探险、好奇心强、有稳定收入、机构租赁
使用环境:沿海地区、游泳池、浅海、水下养殖业
少女组年龄段不一样 18——55岁
以55岁为界点因为在国外
这个年龄段更渴望享受生活,享受与亲友在一起的时光
也越来越舍得在这些方面多花钱
而且他们具有一定的高消费能力
也是一个非常多元化的消费群体
对于他们的市场其实充满商机且潜力巨大
很多时候,我们都习惯了跟风舆论导向
做吃瓜群众、剑走偏锋
丢失了我们的自主思考力
认真思考的东象人儿最可爱
▲拖着脑袋思考的阿峰组
▲正在奋笔疾书的美少女组
15分钟的时间
在极速思考和书写中一刹而过
又到了漆雨总监阅卷的时候了
▲阿峰组风暴产物
▲少女组风暴产物
▲最后合并了的少女2组风暴产物
别以为换个相近词
就能蒙蔽过漆雨总监犀利的眼神了
重复的、自己都不能合理解释的idea
统统都给你撕掉
最后汇总产品定义关键词:
营销买点:时尚、创新、功能齐全、网红都在用、
设计出发点:防水、外形美观、环境检测功能、预警提醒、水下灯光竞争优势:小巧便携、操作简单、安全、超续航、高性能、平价、外观炫目
这个阶段
是对头脑风暴前期产物的
一个“拆解”环节,“拆”,能够化整为零
在零散的组件中排除次要因素
抓住主要因素,从而化繁为简
同时这也是一种“战略思维”
打破复杂事物原有的“浑然一体”,拨开层层迷雾
看到事情的本质,让你的观点更具说服力
这个过程中有个精彩片段值得一说
一是少女组的关键词
*少女一组精炼的5个关键词
连关键词都写得这么抒情
满屏都飘逸着粉粉的少女心
其他小组的小伙伴们坐不住了
“浅泳神器”“性能安全”“模块化使用”
这些我们都能理解
可前两2个是什么鬼
我们的老夫心实在揣测不来
▲来自阿峰组和星星组的挑衅
“分享你的世界”意思是
水下推进器是一种大众的娱乐方式
可以使不会游泳的用户也能呼朋唤友
借助水下推进器在水里做优雅的“美人鱼”~
“共享”是指水下推进器的营销方式
▲来自少女组的解答
那么问题来了
水下潜泳本身是项具有风险的活动
若走共享营销模式
后续使用无监管
产生的事故风险是由厂家承担吗
前期的推广费用是一般的企业能耗得起得吗?
如果厂家卖给海滩摊主,摊主再去租赁
那么就是一种B2B形式,谈不上共享了
各小组辩手们是力挽狂澜
辨语背后充满着逻辑套路
言语之中蕴藏着力量
有关共享这个伪命题最终没有定论
停止耗时进入下个环节
▲风暴还没结束,狂欢已开始
放错片场了
这只是给耗脑力的东象宝宝们
补充点能量紧接着最后2个环节
我们直奔各小组的成果吧
▲阿峰组“自行车式”硬件布局
产品定义:造型百变的水下助动器。
▲少女组“金子塔式”硬件布局
产品定义:使浮潜,成为一种大众娱乐方式。
▲星星组“双件套式”硬件布局
产品定义:潜泳, 一种全新的运动方式。
▲漆雨总监设计的产品样板
对比产品样板中的硬件布局
前两组虽然都是一体机
外观体积却有着明显的差别
最后一组
与起初方便携带的设计理念背道而驰
若单拿一个组件
平衡感又难以掌控
李远巍(东象总经理):投给星星组
一是逻辑很清晰讲的有条理,听的时候都不用太多地去记录,脑子里却有了系统的认知。
反观其他组,讲的时候倒记录了很多,知识点是很多,但没有系统的框架,我记录了是帮他们组也是在帮自己梳理,到底讲了什么。
形成逻辑说服自己之后说服他人,方案逻辑严谨合理性至关重要。
没有平白无故的设计灵感,即使想法来自于头脑中的闪现,也是经验积累的结果,存在着内部可寻的源头。
当你自己的设计作品,表述的别人没听懂时,那则说明你对自己的设计产品也不了解。
伟大的工作需要这样分配时间:1%的灵感,9%的努力,90%用来确信并辩护自己是对的。
——《damn good advice》
▲正在用力写字的星星组小伙伴
郭胜荣(东象首席设计官):同样投给星星组
头脑风暴的过程是创新、散发、 归纳、梳理,最后形成精炼的可视化思维导图,然后系统性地展示出来。
这其中得站在用户的角度,有情景策划点的切入,也得有现场记录的技巧,我们既要重视过程,同样也得重视结果。各小组在这一方面都有所欠缺,需强化练习。
投给星星组原因是:所有组讲完后,我只记得他们组讲的内容,他们讲话的语速、节奏都掌控得很好,并将听众都引到了一个关注点。
将过程与结果梳理出严谨的逻辑说服别人,把设计观点在产品中得到贯彻。
刘刚(东象副总经理):投给哪一组都无力回天了...
都知道思维与逻辑是支撑设计作的主要因素,看完这几组的设计后,整体的感觉不是产品功能尽失,就是功能多余,或者是连基本需求也没有展现出来。
头脑风暴开始,我们就对产品做了大量的思考、讨论,可反观最终的设计却没有体现出来,那我们思考下前期是否全面了解到了用户的基本需求、平衡感、可行性,以及用户的体验感。
头脑风暴的过程要注重每一个细节,只有做到位了,后期的产品解说才能有逻辑性。
漆雨(东象设计总监):
头脑风暴的结果,一定得有层级、可视化、精炼。
设计师擅长动手设计毋庸置疑,但往往忽略调研与思考过程,导致草图与建模完全不一样。
这说明起初的产品调研方面思考的太少,却在建模的时候不断的思考、倒推,这样势必会浪费大量的时间。
所以在头脑风暴时,一定要对所欲观点进行层级筛选,最后得到可视化的精炼的结论。
一个成熟的设计师,必然会在设计的时候思考到方方面面,也具备一定维度的思维模式。
▲不同维度看待事物
再者,设计是实现别人的需要,表达别人的诉求,是在各种复杂的条件下找最优解的过程;而艺术是实现自我的需要,表达自己的诉求。
设计的帽子VS艺术的帽子
当然,人还是视觉动物,逻辑是支撑设计的产品伴人长久,而视觉的包装是为了“让你在人群中多看我一眼”。
每一个优秀的设计师,都应该是集逻辑学与美学为一体,而头脑风暴正是锻炼设计是逻辑思维的一种方式。
谢谢“阅读”!